關於文組轉職 iOS 工程師這檔事
「欸?我現在的工作好像有 1/3 都能用 ChatGPT 做了!」
目錄
2023 年中,當我發現自己思考完行銷策略後,就看著 ChatGPT 輸出行銷大綱和社群文案,內心莫名慌了一下。我開始認真思考:這樣下去,行銷人的未來在哪裡?
當 AI 成為最強戰友,是危機還是轉機?
說真的,當我第一次用 ChatGPT 幫忙分析 Persona 時,我驚呆了。它不只能根據目標市場和產品特點描繪出詳細的用戶形象,還能提供這個目標客群可能感興趣的行銷主題,根據這些主題產出一整個月的貼文草稿,甚至貼心的加上 emoji 和熱門 hashtag!
不只是內容創作,連 OKR 目標拆解和數據分析,AI 都能幫上大忙。以前要花一整天完成的工作,現在大概只需要 2-3 小時,我只需要專注在最後的微調和關鍵決策上。 未來的行銷部門,會不會變成一個人帶著一群 AI 助理就能搞定所有事?
與其擔心被取代,不如善加利用
如果 AI 真的這麼神奇,那我是不是也可以借助它的力量,開始學魔法了?
我一直覺得 coding 就是現代的魔法咒語。敲敲鍵盤就能讓機器動起來,但只有出生就有點到天賦的人,或是校園時期就是相關科系的人,才能當軟體工程師。
對我來說,軟體工程師相較於行銷人,有這些好處:
🏠 更自由的工作環境
🧘♂️ 更專注在同一件事情上
😌 更少的社交壓力
💰 更高的薪資天花板
尤其在台商,行銷缺通常是一人當多人用,一個「社群小編」要會文案、辦活動、直播,包山包海,可能還要投廣告、做圖、剪片等等。
就算最後沒有轉職成工程師,也可以轉職為 PM,最壞的情況就是回到老本行。更重要的是,至少我完成了一項夢想清單。
原本以為與我無緣的心願,該不會有機會實現了!?
我的心情從擔憂開始變得期待。
轉職前的實戰準備
老闆、各位同事,謝謝大家的照顧⋯⋯
等等,在喊出這句話之前,需要先深呼吸,客觀評估一下現實條件:
💰 我每個月生活費需要多少?(房租、伙食、保險等基本開銷)
🤔 我能夠在未來 12-16 個月沒有收入嗎?
⏰ 我每週願意投入多少時間?
考量到現實,繼續維持現職,用下班時間進修也是一種選擇,就是拉長轉職的時間。
最後決定給自己一年的時間,把它當作是職涯的 Gap Year。
就像《盾之勇者成名錄》裡,勇者們必須在浪潮來臨前有限的時間內提升實力一樣,我也需要在 AI 浪潮來臨前,搭上 Junior 工程師的末班車。科技趨勢媒體 CIO.com分析,因為資深工程師的技能獲得 AI 強化, 需要 Junior 工程師的職缺會越來越少。
踏上工程師之路的第一步
我陸續爬文文組前輩們的轉職心得,還有規劃里程碑來做心理建設。
當時碰巧在臉書上看到思浩的分享,發現原來有 AppWorks School ( 2024 年底已轉型為 AiWork )這種培訓班,有免費集訓的環境,還會幫助就業媒合,比起自學多了戰友和導師可以互相學習,對我來說可以提高轉職成功的可能性,值得嘗試!
於是我一邊準備申請資料,一邊用 3 個方法來確認自己的轉職動機:
遊戲化學習
試玩了 Apple 推出的 Swift Playgrounds,透過遊戲了解 Swift 的基礎概念。實戰練習
結合 Udemy 線上課程和實作,開發了一些小專案。心理建設
問工程師朋友實際的工作內容。像邦齊就提醒,工程師有一大部分的時間都在 debug,以及比起行銷人需要想新玩法,工程師更重視安全和穩定,讓我有很好的心理準備。
轉職不只是換個工作,更是一場重新探索自我的旅程。
AI 一天比一天強大,今天熟悉的工作內容,明天可能就被程式取代。但這反而給了我一個契機,重新思考什麼是我獨特的價值。也許無論之後是繼續當工程師、往 PM 發展,或是回到行銷領域,程式思維都會是很棒的基礎。
在 AI 浪潮中,選擇成為造浪者,而不是被浪潮推著走。
這就是我踏上開發之路的初衷。